close
A6M,零式戰鬥機是日本最著名的軍機,也是二戰日本飛機的招牌,在戰爭中自始至終都是主力.
此名稱的由來是它正式服役的1939年是日本皇紀2600年,盟軍給的代號是"Zeke".
零戰設計師是三菱重工的"堀越二郎",他1927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航空工業科,
曾在德國容克斯公司和美國寇蒂斯公司工作過,
他在海軍的96式艦上戰鬥的基礎上,依照1937年日本海軍提出的要求做設計,
因為日本飛行員習慣輕巧的飛機,所以當初選定"瑞星"作為引擎,
日後並換裝中島的"榮"引擎,這兩款都是馬力低,體積小的機種.
礙於引擎的出力,堀越二郎大膽採用住友公司含微量鉻錳的履合金做為材料,
強度高而且重量輕,機體的每一分設計都考量到重量,可以說到了有點變態的程度.
但因為過於緊緻的設計,反而變成了日後最大的麻煩.
1939年4月1日零戰首次試飛,是日本首次採用全關閉式可收放起落架的機種,
許多設計與配備也是當時首次採用.
1940年9月13日,零戰11型(A6M2)掩護轟炸機出擊四川,經過激烈的交戰,
中國戰鬥機被擊落13架且受傷11架,造成10名飛行員陣亡,而日本無一損失,
預告了日後幾天將主宰亞洲與太平洋地區的氣勢.
因為零戰的空重(21型)僅1570公斤,所以它具有優異的垂直機動能力,
同期的歐美機種若與它纏鬥,很難將其咬住,甚至會被它反轉咬住.
另外優異的續航力,更是幫助戰爭初期的日本所向無敵.
但這個優勢,也是弱點所在,為了妥協低馬力引擎與海軍的要求,
零戰對座艙與油箱根本沒有防護,鋁合金的機身也有容易著火的缺點,
戰爭的初期因為日本具有飛行員素質的優勢,所以此問題還不嚴重,
但是隨著戰事的擴大,能善用零戰優勢的駕駛日漸陣亡,
新的飛行員又容易陣亡,日軍開始落入了惡性循環之中.
零式戰鬥機的火力在戰爭初期可說是強大,20mm機砲的破壞力很高,
不過戰爭開始後就開始發現問題:
老手愛用的7.7mm雖然射速高,準頭也不錯,
但是對於美製飛機來說,實在沒什麼威脅性.
早期20mm機砲的備彈數少,射速慢,彈道彎曲,以致命中率不佳.
所以總體火力不比美國愛用的12.7mm機槍.
零戰總產量是10449架,為二戰日本飛機之最.
21型(A6M2b)是初期最主要的型號,也是顛峰時期的代表.
1942年7月,為了改善速度,換裝1130馬力“榮21”的32型(A6M3)量產,
特色是切去了翼端的可折疊部份而呈方角形,翼展減少到11公尺,
但因航程減少,反而不受不隊歡迎. 所以1942年秋天,在32型基礎上又恢復了21型的12公尺圓形主翼,
並增加了兩個45公升副油箱,稱為零战22型.
1943年8月零戰52型試飛,主要的改進在於加強機翼的強度與縮短翼展到11公尺以提高極速,
引擎改成推力式排氣管也能增加速度,
另外還有翼上機砲改用彈鏈供彈以增加攜彈量,加裝裝甲板,防彈玻璃與防彈油箱等.
零戰52型分成52型(A6M5),52型甲(A6M5a),52型乙(A6M5b)與52型丙(A6M5c),
主要就是上述各處與武裝(增加13mm機槍,新式20mm機砲)的差異.
52型系列著重於生存性與火力的改良,但是因為引擎不變,
這些增加的重量使得原來優秀的靈活性沒有了,
在面對速度,火力,防護與靈活性都更好的美國新式戰機時,
缺乏熟練飛行員的零戰52型只能挨打.
52型共生產6000架以上,佔零式戰鬥機總量的一半以上.
(因為三菱的產能不足,其實中島生產的零戰還比較多)
換裝新式"榮"引擎的53型丙後來取消,
在52型的基礎上發展了可掛一枚500公斤炸彈的62/63型(A6M7).
當美國找到零戰的弱點,並發展出更好的機種之後,
零戰風光的時間就過去了,只能淪為活靶甚至做為自殺飛機...
前面提到,過於緊緻的設計以致沒有留下足夠的升級空間,
無法安裝更大尺寸的引擎,機體結構也很難加強,
而小尺寸引擎功率提升有限,所以後期改裝增加的重量都無法彌補,
除了極速提高以外,所有的飛行性能都在下降,
後期型零戰爬升率比前期下降25%以上,航程甚至下降近40%!
這時三菱把腦筋動到了已經發展成熟的"金星"系列引擎,
安裝金星62型的零戰稱為54/64型(A6M8),
外觀明顯的特徵就是新引擎較大的直徑與前端上方的汽化器進氣口,
螺旋槳與整流罩也有不同.
武裝採用了62型一樣的主翼內20㎜機砲及13㎜機槍各2門,
機首的機槍廢止.
昭和20年5月完成了第一架試作機,
安裝新的1560馬力引擎測試的結果,最大時速可達572公里,
上昇力則是6分50秒可達6000公尺.
可以說在52型丙同樣的裝備下,能達到早期零戰相同的空戰性能.
A6M8的試作機稱為54丙型,量產型稱為64型,
雖因性能改善而決定投入量產,但因為美軍的轟炸,
量產型一號機完成前戰爭就結束了.
性能諸元:
全寬: 12.0m (A6M2b), 11.0m (A6M5b)
全長: 9.06m (A6M2b), 9.121m (A6M5b); 全高: 3.5m .
翼面積: 22.44m²(A6M2b), 21.30m²(A6M5b)
翼面荷重: 119.16 kg/m²(A6M2b), 128.78 kg/m²(A6M5b)
自重: 1,680kg(A6M2b), 1,894kg(A6M5b);正規全備重量: 2,674kg(A6M2b), 2,743kg(A6M5b)
引擎: 榮一二型(A6M2b,940馬力) 榮二一型(A6M5b,1130馬力)
最高速度: 533.4km/h(A6M2b,4200m~量產機約509.3km/h), 559.3km/h(A6M5b,6000m)
上昇力: 6000m7分28秒(A6M2b), 7分1秒(A6M5b)
最大俯衝速度: 629.7km/h(A6M2b), 740.8km/h(A6M5b)
續航距離: 3350km(A6M2b,含副油箱)
美國在日本佯攻阿留申群島的作戰時,取得了一架完整的零戰21型,
經過測試後,發現了零戰的優點與缺點,並用於之後機種的設計.
對於作戰單位,美方提供了下面的建議:
1.
零戰的爬升率與轉彎性能良好,在低空時絕對避免與之纏鬥,
但高空時它的垂直機動性惡化(副翼反應變慢).
2.
因為機體結構關係,零戰的俯衝速度不快,如果被咬尾,
立即以高速度俯衝並滾轉,即可擺脫,
不可使用爬升手段試圖擺脫,也不要追擊急劇爬升的零戰.
3.
零戰對於油箱與駕駛員沒有保護,中彈後也容易起火,
搭配燃燒彈頭是對付它的一種有效方式.
在這些戰術開始採用之後,
面對美方打了就跑,
自己想追卻追不上,一不小心就會被幹掉的情況下,
日方的空中優勢開始喪失,優秀飛行員也一一凋零,
戰爭的結果就變成一面倒了.
從美方的資料中可以看到,戰爭初期零戰對美軍有1:6的優勢,
但是到後期卻變成19:1 ...
甚至F6F對零戰的損失率是1:270 !!
(宣稱總共打下5156架日本飛機)
雖然資料或許有灌水,但是可以看出兩國的差異...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下面開始來談模型:
畢竟零戰是二戰日本的代表,所以模型的種類很多,
尤其是重武裝(但是性能差)的52型丙最常見.
普通造型的零戰實在吸引不了我,只有54/64型這種特殊試作機我才有興趣^^
長谷川在多年前曾經推出1/72與1/48的54/64型:
(感謝台南吳兄提供照片)
不同的地方是採用樹脂套件,不過很少見,價格也不低,
去年長谷川推出了週年紀念的零戰全套,將所有型式一次收齊,
不過一次要買這麼多架,不但價格不低,很多款我一點興趣也沒有.
既然零戰已做出54/64型的鋼模,終於,今年初開始一一將各型單獨販售,
上周固來終於進口了這一型,盒面如最上方圖形,
盒內零件:
Catograf的水貼:
長谷川在這一款是以直接附加零件的方式販售,所以有很多多餘的部份:
54/64型最大的差翼,引擎部份~似乎有點混...
不過附的武裝倒是蠻多的:
我當然是毫不猶豫收藏了這一款,腦中也有許多惡搞的想法,
就等有時間去做囉^^
關於零戰與相關飛行員的介紹可參考:
日文wiki百科
若有興趣,這裡可以買:
我的露天賣場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